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序-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序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
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正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
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程云仲景只二百二十九方。余俱附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臣奇尝读魏志华佗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大哉炎农圣法。
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传上。
案魏志华佗传云。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此佗书无传明矣。而张蒇活人书序云。华佗指张长沙伤寒论。为活人书。襄阳府志云。仲景着伤寒论十卷。行于世。华佗读而喜曰。此真活人书。而丁德用注难经。则云难经历代传之一人。至魏华佗。乃烬其文于狱下。此则难经为烬余之文。此皆实无其事。不过藉佗。而神其书耳。
仲景金匮录。岐黄素难之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裔九州之内。收合奇异。
捃拾遗逸。拣选诸经筋髓。以为方论一编。其诸救疗暴病。使知其次第。凡此药石者是诸仙之所造。服之将来固无夭横。或治疗不早。或被师误。幸具详焉。(此一篇。宋本。俞本。赵本。并载林亿等序后。)按葛氏肘后方序云。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帙黄素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合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凡为百卷。名曰玉函。然非有力。不能尽写。云云。(亦见抱朴子。)兹所载文。与此颇同。但首尾异耳。徐本删之。为是。
金匮要略序
(出赵本。)圣人设医道。以济夭枉。俾天下万世。人尽天年。博施济众。仁不可加矣。其后继圣开学。造极精妙。
着于时名于后者。和缓扁仓之外。亦不多见。信斯道之难明也与。汉长沙太守张仲景。以颖特之资。径造阃奥。
于是采摭群书。作伤寒卒病论方合十六卷。以淑后学。遵而用之。困苏废起。莫不应效若神迹。其功在天下。
犹水火谷粟然。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也。惜乎后之传者。止得十卷。而六卷则亡之。宋翰林学士王洙。
偶得杂病方三卷于蠹简中。名曰金匮方论。即其书也。丰城之剑。不终埋没。何其幸耶。林亿等奉旨校正。并版行于世。今之传者。复失三卷。岂非世无和氏。而至宝妄伦于荆石与。仆幼嗜医书。旁索群隐。乃获于盱之丘氏。遂得与前十卷。表里相资。学之者动免掣肘。呜呼。张茂先尝言。神物终当有合。是书也。
安知不有所待。而合显于今也。故不敢秘。特勒诸梓。与四方共之。由是张氏之学不遗。轩岐之道昭着。林林总总。寿域同跻。岂曰小补之哉。后至元庚辰樵川玉佩邓珍敬序。
大明应天徐熔谨按文献通考。二百二十二卷中。金匮玉函经八卷条下。晁氏曰。汉张仲景撰。晋王叔和集。设答问。杂病形证脉理。参以疗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于馆中。用之甚效。合二百六十二方。(案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赵希弁作附志。此乃系附志所载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三卷是。)据此并前林序云。
依旧名曰金匮方论。则王洙馆中所得。名曰金匮玉函要略方。系五代时改名耳。所以通考只云金匮玉函经也。是金匮玉函经。元时已无矣。夫金匮玉函经八卷。东汉张仲景祖书名也。金匮方论三卷。伤寒论十卷。似西晋王叔和选集撰次后。
俗传书名也。(案元明之际。玉函经八卷。晦而不传。徐不及寓目。故有此说。不可从。)若金匮玉函要略方。五代及宋。相沿书名也。今单名金匮要略。而去其玉函二字。愈远而愈失其真矣。又据晋皇甫谧甲乙云。仲景论广伊芳尹汤液。用之多验。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即今俗所分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也。孙真人千金云。江南诸师。秘仲景伤寒方法不传。是叔和选论。思邈亦未曾研也。惟文潞公药准云。仲景为群方之祖。朱奉议活人书云。古人治伤寒有法。治杂病有方。葛稚川作肘后。孙真人作千金。陶隐居作集验。玄晏先生作甲乙。其论伤寒治法者。长沙太守一人而已。华佗指张长沙伤寒论。为活人书。昔人又以金匮玉函名之。其重于世如此。然其言雅非精于经络。不能晓会。若孙思邈。则未能详仲景之用心者。是宋时才分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二书也。成聊摄明理论云。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评。惟仲景之方。最为众方之祖。是以仲景本伊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农之经。医帙之中。特为枢要。参今法古。不越毫末。乃大圣之所作也。刘河间原病式云。自黄帝之后。二千五百有余年。有仲景方论一十六卷。使后之学人。
有可根据。文亦玄奥。以致今之学人。尚为难焉。故今人所习。皆近代方论而已。但究其末。而不求其本。
唯近世朱奉议多得其意。遂以本仲景之论。而兼诸书之说。作活人书。其言直。其类辩。使后学人。易为寻检施行。故今之用者多矣。据河间十六卷之言。此时仲景书。尚未分伤寒杂病为二门也。或金匮玉函经八卷。
坊间分作十六卷。亦未可知。(案河间就仲景自序等而言之耳。金时必无为十六卷者焉。)故东垣内外伤辩惑论曰。易张先生云。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王海藏此事难知云。余读医书几十载矣。所仰慕者。仲景一书为尤。然读之未易洞达其趣。欲得一师指之。遍国中无有能知者。故于医垒元戎云。折中汤液万世不易之法。当以仲景为祖。又云。金匮玉函要略。伤寒论。皆张仲景祖神农。法伊芳尹。体箕子而作也。唐宋以来。如孙思邈葛稚川朱奉议王朝奉辈。其余名医虽多。皆不出仲景书。又汤液本草。于孙葛朱王外。
添王叔和范汪胡洽钱仲阳成无己陈无择云。其议论方定。增减变易。千状万态。无有一毫不出于仲景者。洁古张元素。其子张璧。东垣李明之。皆祖张仲景汤液。惜乎世莫有能知者。又云。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晋宋以来。号名医者。皆出于此。又按丹溪局方发挥。或问曰。仲景治伤寒一百一十三方。治杂病金匮要略。二十有三门。何也。答曰。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曰。
要略之方。果足用乎。曰。天地气化无穷。人身之病。亦变化无穷。仲景之书。载道者也。医之良者。引例推类。可谓无穷之应用。借令略有加减修合。终难逾越矩度。又曰。圆机活法。内经具举。与经意合者。仲景书也。仲景因病以制方。局方制药以俟病。据数家说。是元末及我国朝初。医家方分伤寒杂病为二家也。
只因聊摄七十八岁。撰成明理论。八十岁时。注完伤寒论。未暇注金匮论。所以俗医分为二门。致今时众口一辞。诮仲景能治伤寒。而不能疗杂证也。冤哉。余素慨金匮方论。与伤寒论。暌离孤处。及注解伤寒论。又明理论。乖散失群。已近五百年。因谋诸新安师古吴君。校寿一梓。成济暌而得会遇。庶业医音。弗致得此失彼。各自专门为粗陋。又冀华剑复合。昌镜再圆。
天作之合云尔。万历戊戌。孟夏吉日。
匿迹市隐逸人谨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不署撰人
清·姚鼐
李密
南唐·何溥
明·程羽文
东晋·法显
明·傅山
(清)黄以周 等辑
明·唐寅
(清)吴伟业
陶元珍
宋·罗泌
(宋)李昉等
蘅塘退士选编
元·刘郁
明·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