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纂凡例


嘉靖间续纂凡例 一、会典续纂、钦奉 敕諭、体例一遵旧典。但正其差讹。补其脱漏。及将弘治十六年以后事例、随类附入 一、旧所立事目、有宜分而合者、 【如审决恤刑之类】 有宜合而分者、 【如河渠闸坝之类】 有类次未当者、 【如以殿试次有司科举之类】 有增立未尽者、 【如庆成仪文臣总督之类】 所载之事有未详者、 【如漕运盐法之类】 有详而失实者、 【如东官朝仪之类】 俱查补改正。其旧有目、而今无其事者、削其目、而附。见於别目之下。 【如奉慈殿附奉先殿之类】 若文义讹漏、而载籍案卷无可考者、姑从旧文 一、旧分类总注、有前后互异者、 【如曰右某事、曰已上某事】 通為小目、移置各事例之前、以一体例 一、 郊 庙等项礼仪、凡奉 今上增定者、以新仪立目。更定者、各载於旧仪之次 一、 坛 庙冠服仪仗等项制度、凡奉 钦定而旧所未有者、各画為图、随类附入 一、 今上御製册告等文、依旧载 制词例备录 一、官制、殿阁大学士、旧载国子监之后、今以其与师傅、同為大臣兼官、不隶衙门、移列师傅之次 一、南京各衙门事例、有混载於北者、悉更正之 重修题本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臣张居正等谨题。為重修 大明会典事。准礼部手本该礼科给事中林景暘等题為 泰道方亨。 国家閒暇。恳乞 圣明及时修辑 成宪、以垂永图、以光 继述大孝事。要将弘治十五年以后事例、 命官编辑、增入 会典等因。该本部覆称 大明会典一书、即唐宋六典会要之遗意。以昭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成宪、至精且当。顾其為书、成於弘治之末年。至今代更 四圣。岁踰六纪。典章法度、不无损益异同。其条贯散见於简册卷牘之间、凡百有司、艰於考据。诸所援附、鲜有定画。以致论议烦滋。法令数易。吏不知所守。民不知所从。甚非所以定国是而一人心也。嘉靖年间、 世宗皇帝尝命儒臣续修 会典、自弘治十五年、至嘉靖二十八年而止。已经进呈、未蒙刊布。隆庆二年、都御史孙应鰲、亦尝奏 请汇辑嘉靖事例、附入 会典。今给事中林景晹等、復申前 请、委於政理有裨。但今 两朝实录、尚未告成。披阅校正、日不暇给。若復兼修会典、未免顾此失彼。合行翰林院候 实录进呈毕日、另行题 请开馆、抡选儒臣、分局纂修。仍先行文各该衙门、选委司属官、将节年题准见行事例、分类编集、呈送堂上官校勘明白。候开馆之日、送入 史馆、以备采择等因。万历二年五月初六日、奉 圣旨是。钦此钦遵、手本到阁。臣等恭照 会典一书、於 昭代之典章法度、纲目毕举。经 列圣之因革损益、美善兼该。比之周官唐典、信為超軼矣。顾其书创修於弘治之壬戌、后乃闕如。续编於嘉靖之己酉、未经颁布。又近年以来、好事者喜於纷更。建议者鲜諳国体。条例纷紜、自相牴牾。耳目淆惑、莫知适从。我 祖宗之良法美意几於沦失矣。今幸 圣明御极、百度维新。委宜及今编辑成书、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世之典则。先该科臣建议、该部题覆、此时委因 两朝实录未成、势难兼理。今 穆宗皇帝实录、 进呈已久。 世宗皇帝实录、编纂已完。 【臣】 等删润、功亦将毕。催督缮写、计岁终可以 进呈。所有编纂诸臣、在馆稍暇。前项钦奉 明旨续修 会典一节、相应及时举行。合候 命下、查照弘治嘉靖年间事例、择日开馆、 命官纂辑。仍乞 敕下礼部、照依先题事理、行催各该衙门将见行事例、选委司属官素有文学者、分类编辑、送馆备用其一。应纂修事宜、及合用官员职名、容臣等陆续开具奏 闻。谨题请 旨 万历四年六月十六日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臣张居正 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调阳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臣张四维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