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断行舟释义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宋苏轼《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永公‘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3.亦谓地小。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

【行舟】1.航行中的船。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南朝梁简文帝《咏疏枫》诗:“落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宋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好》词:“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2.驾船航行。北齐刘昼《新论·履信》:“虽欲立行而不立信,犹无檝而行舟。”李大钊《五峰游记》:“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