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汰求才尽释义


【百汰】多次淘洗。比喻精选。《晋书·文苑传·袁宏》:“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宋司马光《送贤良陈著作签书寿州判官》诗:“百汰求才尽,三薰得士新。”

【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又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

【才尽】谓才思衰退枯竭。《宋书·鲍照传》:“上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梁书·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清龚自珍《才尽》诗:“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叶圣陶《<叶圣陶选集>自序》:“现在要我写过去写的那类小说,我还是能写,而且不至于太差,古来‘才尽’的说法未必一定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