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香风惹衣裓释义


【八】《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又《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又《韻補》叶筆別切,音。《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又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漢典考證:〔《

【香风】1.带有香气的风。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唐杨师道《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刘半农《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惹】《唐韻》人者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者成,音喏。《說文》亂也。从心若聲。《增韻》引著也。又《韻會》詭也,也,絓也。又《廣韻》而灼切《集韻》日灼切,音弱。《廣雅》挐也。一曰綽惹,不定貌。 或作。

【衣裓】衣襟。亦指僧衣。唐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然后蔑衣裓之赠,委财施之会不顾矣。”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金陵王某家,有大石子,中具兜尘观世音像,趺坐如生,面目衣裓如画。”清卢文弨《锺山札记·裓》:“衣裓用於释氏为多,然亦可通用……非专指衣襟也。”2.佛教徒挂在肩上的长方形布袋,用作拭手和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唐寒山《诗》之一五六:“住不安釜灶,行不齎衣裓。”3.一种盛花之器。《阿弥陀经义记》:“天华至妙,名曼陀罗,色妙无比,香气芬馥,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