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为支离半为慵释义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支离】分散;分裂。《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为支离之卒,因祝史挥以侵卫。”杜预注:“支离,陈名。”竹添光鸿会笺:“支离,分散也,盖分为数队以误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鳞集,支离分赴。”李善注:“支离,分散貌。”唐元稹《蛮子朝》诗:“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前蜀韦庄《秦妇吟》:“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2.繁琐杂乱。汉扬雄《法言·五百》:“或问:‘天地简易而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汪荣宝义疏:“支离、支繚,皆繁多歧出之意。”金王若虚《<史

【慵】《唐韻》蜀容切《集韻》《韻會》常容切,音鱅。《說文》懶也。从心庸聲。zdic.net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