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里驱傩哗释义


【北里】古舞曲名。《史记·殷本纪》:“帝紂……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2.称委靡粗俗的曲乐。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濮上北里,迭奏迭起。”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雋。”3.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唐孙棨《<北里志>序》:“诸妓居平康里……比常闻蜀妓薛涛之才,必谓人

【驱傩】岁暮或立春日迎神赛会,驱逐疫鬼。始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幘皁製,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眉。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宂从僕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唐孟郊《弦歌行》:“驱儺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驱傩》:“《礼纬》曰:高阳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於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儺

【哗】《集韻》同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