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愁殊浩荡释义


【边愁】亦作“邉愁”。1.边人的愁苦之情。南朝陈苏子卿《南征》诗:“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清吴琪《送别》诗:“霜风醒客梦,笳月起边愁。”2.因边乱、边患引起的愁苦之情。唐杜甫《秋兴》诗之六:“花蕚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钱谦益注:“禄山反报至,上欲迁幸,登兴庆宫花蕚楼,置酒,四顾悽愴,此所谓‘入边愁’也。”明冯梦龙《风流梦·告考选才》:“为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一段邉愁,只愿得吴山立马那人休。”清贝青乔《自编军中纪事诗二卷为<咄咄吟>,朋旧多题赠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浩荡】1.水壮阔貌。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宋司马光《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清钱谦益《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鸡头山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仇兆鳌注:“浩荡,旷远也。”金元好问《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