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声争辇道释义


【鞭声】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宋黄庭坚《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雉尾映鞭声,金鑪拂太清。”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宋陆游《出朝天门由小西门归》诗:“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宋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典

【争】〔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說文》引也。从。《徐鉉曰》音曳。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玉篇》諫也。又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漢典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

【辇道】1.可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史记·孝武本纪》:“乃立神明臺、井干楼,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属焉。”《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华榱璧璫,輦道纚属。”颜师古注:“輦道,谓阁道可以乘輦而行者也。”元刘壎《隐居通议·地理》:“阿房宫一曰阿城,规恢八百餘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輦道相属。”2.指皇帝车驾所经的路。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南除輦道,北清禁林。”清方文《偕闵无作孔千一宁山同登雨花台》诗:“牛车填輦道,马卒拥城门。”清吴家骐《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鸞旂肃肃驻郊坰,輦道风和霽色明。”3.古星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