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侵禅窟释义


【薜】《唐韻》《集韻》《韻會》蒲計切,音備。《說文》牡贊也。卽薜茘。《屈原·離騷》貫薜茘之落蘂。又博厄切,音檗。《爾雅·釋草》薜,山蘄。《註》當歸也。又薜,山麻。《註》麻生山中者名薜。又必益切,音辟。義同。又弼角切,音雹。《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凡陶旊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註》薜,破裂也。劉昌宗讀雹。又與僻同。《前漢·揚雄傳》陋三神之阨薜。

【荔】《說文》同茘。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註》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禅窟】即禅师窟。《北史·皇甫遐传》:“﹝遐﹞后遭母丧,乃庐於墓侧,负土为坟。復於墓南作一禪窟,阴雨则穿窟,晴霽则营墓。”唐张籍《游襄阳山寺》诗:“薜荔侵禪窟,虾蟆占浴地。”清黄景仁《恼花篇时寓法源寺》诗:“遽令禪窟变尘衖,晓鐘未打声隆隆。”参见“禪师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