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1.象墙壁一样耸立,形容山崖石壁的陡峭。《三国志·吴志·贺齐传》:“林歷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巨马水》:“淶水又南逕藏刀山下,层巖壁立,直上干霄。”清钱泳《履园丛话·古迹·天台山》:“桃园之山,壁立万仞。”萧乾《万里赶羊》:“走过悬崖壁立、毒蛇遍地的大雪山时候,他们从来没沮丧过。”2.室中空无所有,惟余四壁。比喻贫困。《南史·循吏传·范述曾》:“述曾生平所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资。”明孙梅锡《琴心记·家门始终》:“可奈家徒壁立,勉当壚涤器营生。”清黄遵宪《乱后归家》诗:“有
【两浙】亦作“两淛”。浙东和浙西的合称。(1)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两浙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两浙钱王子,吴越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末年,张士诚气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吴、两淛直拓至两广益州,尽归掌握。”(2)今浙江省以富春江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上游】1.指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区。《史记·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裴骃集解引文颖曰:“居水之上流也。”宋陈师道《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诗:“天险连三峡,官曹据上游。”丁玲《母亲》一:“水从灵灵溪的上游流来,浅浅的,在乱石上‘泊泊泊’的低唱着。”2.泛指形胜之地。唐柳宗元《谢襄阳李夷简委曲抚问启》:“伏惟尚书鶚立朝端,风行天下,入统邦宪,出分主忧,控此上游,式是南服。”集注引孙汝听曰:“上游,犹言重地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国猷》:“初艺祖欲都洛阳,太宗沮之。艺祖曰:‘未也,且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