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
上一卷
下一卷
萧萧一亩宫,种菊十馀丛。采摘和芳露,封题寄病翁。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香洁将何比,从来味不同。
姚合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原文
萧萧一亩宫,种菊十馀丛。采摘和芳露,封题寄病翁。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香洁将何比,从来味不同。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杨民瞻送行时所作。开首几句咋读起来自己颇为一惊,词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的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读来不觉让人脑海中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的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风雨夜半花草春,岁晚无恙橘千头”全然平淡、超脱,而又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整体来看,上阕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给人感觉却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弃绝尘世,超然物外从一方面上我个人认为那也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浮动的失重感。 下阕一开始,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的深沉有力,挠人心魄。之后,作者又将友人归家后其乐融融的想象表现了出来,看似好像在用这种怡然的乐趣故意劝导友人归家,悠然平静。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的喷薄而出,迅猛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因为我国每每山河破碎之时,为收复失地穷尽一生,捐躯国难的忠勇之士不乏其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更是不必多言。可是细细想来历代将士除在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之外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愚忠。在他们那里爱国即是忠君,忠君便是爱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的爱国、英勇都是在以服从君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岳飞在手握兵权,夺得破敌良机的时候,还是被用十二道金牌给招了回去,遗憾千古。可是辛弃疾却突破了这一点,在前面几首词里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已经使这种思想微显端倪。而在这首词中,在发出“夷甫诸人堪笑”的愤恨之后,他便将当权者抛诸脑后,“西北有神州”。无论你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可是我都无须理会,因为我辛弃疾是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你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你们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我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豪气奔放、潇洒怡然,古今帅气第一人也。 最后一句“此时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再次将自己的抱负和心志加以述说,等把中原失地收复,所有的什么当权富贵都视为粪土。一叶扁舟自悠悠。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丈夫之气读来扑面而至,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姚合
简介
简介暂无
姚合
的其它诗歌
闲居
穷边词二首 其一
中秋夜洞庭圆月
秋夜月中登天坛
句
闲居
杏园
从军行
塞下曲
新昌里
崔少卿鹤
白鼻騧
佛舍见胡子有嘲(一作嘲胡子小男)
成名后留别从兄
病僧
得舍弟书
下第
闻魏州破贼
腊日猎
听僧云端讲经
心怀霜
喜览裴中丞诗卷(一作寄裴使君)
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而继和
喜览泾州卢侍御诗卷
哭贾岛二首
哭费拾遗征君
哭砚山孙道士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从军乐二首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剑器词三首
咏贵游
穷边词二首
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
裴大夫见过
古碑
拾得古砚
咏破屏风(一作章孝标诗)
咏镜
老马
咏莺
题鹤雏
闻蝉寄贾岛
闻新蝉寄李馀
郡中冬夜闻蛩
咏新菊
杨柳枝词五首
种苇
采松花
咏南池嘉莲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
奉和四松
答韩湘
奉和门下相公雨中寄裴给事
奉和前司封苏郎中喜严常侍萧给事见访惊斑鬓之什
寻僧不遇
过友人山庄
访僧法通不遇
夜期友生不至
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
喜贾岛雨中访宿
喜雍陶秋夜访宿
喜喻凫至
喜贾岛至
喜胡遇至
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
谢韬光上人
谢汾州田大夫寄茸毡葡萄
杏园宴上谢座主
酬张籍司业见寄
酬田卿书斋即事见寄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
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
酬万年张郎中见寄
酬卢汀谏议
酬薛奉礼见赠之作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酬令狐郎中见寄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酬礼部李员外见寄
酬田就
答窦知言
答友人招游
答胡遇
答李频秀才
和李十二舍人直日放朝对雪
和李舍人秋日卧疾言怀
和裴令公游南庄忆白二十、韦七二宾客
和友人新居园上
答孟侍御早朝见寄
和令狐六员外直夜即事寄上相公
和厉玄侍御、无可上人会宿见寄
和王郎中题华州李中丞厅
和前吏部韩侍郎夜泛南溪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
和太仆田卿酬殷尧藩侍御见寄
和刘禹锡主客冬初拜表怀上都故人
和李十二舍人、裴四二舍人两阁老酬白少傅见寄
和元八郎中秋居
和户部侍郎省中晚归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和厉玄侍御题户部李相公庐山西林草堂
和李十二舍人冬至日
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和李绅助教不赴看花
和秘书崔少监春日游青龙寺僧院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
和裴结端公早朝(一作和郭端公早朝)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陕城即事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
夏夜宿江驿
县中秋宿
假日书事呈院中司徒
书县丞旧厅
杭州官舍即事
省直书事
杭州官舍偶书
郡中西园(一作许浑诗)
杭州郡斋南亭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
乞新茶
寄卫拾遗乞酒
乞酒
同诸公会太府韩卿宅
会将作崔监东园
宴光禄田卿宅
军城夜会
晦日宴刘值录事宅
夜宴太仆田卿宅
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
早夏郡楼宴集
夏日登楼晚望
霁后登楼
晓望华清宫
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
游昊天玄都观(一作裴考功、厉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观)
游河桥晓望
游阳河岸
游谢公亭
游杏溪兰若
游天台上方(一作游天长寺上方)
游终南山
春日游慈恩寺
过灵泉寺
过天津桥晴望
过无可上人院
过城南僧院
过钦上人院
过张云峰院宿
过杜氏江亭
过昙花宝上人院
过不疑上人院
过稠上人院
过无可僧院
过李处士山居
过杨处士幽居
过张邯郸庄
题永城驿
寄题尉迟少卿郊居
题梁国公主池亭
题长安薛员外水阁
题河上亭
题崔驸马宅
题田将军宅
题郑驸马林亭
题厉玄侍御所居
题杭州南亭
题大理崔少卿驸马林亭
题薛十二池亭(一作王建诗)
题宣义池亭
题郭侍郎亲仁里幽居
题贞女祠
题刑部马员外修行里南街新居
题山寺
寄题纵上人院
题李频新居
杭州观潮
咏盆池
买太湖石
天竺寺殿前立石
题僧院引泉
题家园新池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竹里径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吟诗岛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濯缨溪
杏溪十首。石濑
杏溪十首。枫林堰
杏溪十首。渚上竹
杏溪十首。杏水
杏溪十首。溪路
杏溪十首。望江峰
杏溪十首。石潭
杏溪十首。架水藤
题金州西园九首。垣竹
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
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
杏溪十首。杏溪
杏溪十首。莲塘
题金州西园九首。葼径
题金州西园九首。松坛
题金州西园九首。草阁
题金州西园九首。药堂
题金州西园九首。江榭
苦雨
题凤翔西郭新亭
恶神行雨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赋月华临静夜
八月十五夜看月
对月
郡中对雪
咏雪
咏云
晦日送穷三首
除夜二首
秋晚江次
九日忆砚山旧居
秋日有怀
秋夕遣怀
秋中夜坐
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夏夜
别春
送春
春晚雨中
暮春书事
寒食二首(一作张籍诗)
扬州春词三首
春日江次
春日即事
赏春
迎春
游春十二首
忆山
客游旅怀
感时
偶题
及第后夜中书事
客舍有怀
山中述怀
偶然书怀
将归山
原上新居(一作王建诗)
早春闲居
独居
春日闲居
庄居野行
亲仁里居
庄居即事
闲居遣兴
街西居三首
闲居晚夏
秋日闲居二首
罢武功县将入城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一作武功县闲居)
闲居遣怀十首
赠终南山傅山人
赠王山人
赠少室山麻襦僧
赠张质山人
赠僧绍明
赠刘叉
赠任士曹
赠王建司马
赠丘郎中
赠张籍太祝
赠卢沙弥小师
赠常州院僧
赠王尊师
赠供奉僧次融
赠卢大夫将军
新居秋夕寄李廓
寄旧山隐者
万年县中雨夜会宿寄皇甫甸
寄不出院僧
寄默然上人
寄贾岛
寄李馀卧疾
寄白石师(师无名,常居白石谷中,因为号)
寄友人
山中寄友人
寄主客刘员外(禹锡)
寄崔之仁山人
山居寄友人
寄题蔡州蒋亭兼简田使君
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
寄王玄伯
寄山中友人
秋夜寄默然上人
寄周十七起居
寄主客刘郎中
寄不疑上人
寄九华费冠卿
寄贾岛浪仙
寄李干
寄晖上人
书怀寄友人
寄无可上人
秋晚夜坐寄院中诸曹长
寄绛州李使君
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
寄右史李定言(许浑集寄李定言律诗第二三联即此四句)
辞白宾客归后寄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友人南游不回因寄
秋日书事,寄秘书窦少监
寄华州崔中丞
寄白阁默然
夏日书事寄丘亢处士
秋中寄崔道士
寄元绪上人
舟行书事,寄杭州崔员外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
寄华州李中丞
寄嵩岳程光范
洛下夜会寄贾岛
寄贾岛
寄崔之仁山人
寄陕州王司马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寄马戴
寄贾岛,时任普州司仓
寄安陆友人
寄孙路秀才
寄紫阁无名头陀(自新罗来)
寄郁上人
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
寄狄拾遗,时为魏州从事
寄裴起居
寄东都分司白宾客
寄汴州令狐楚相公
秋日寄李支使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九日寄钱可复
病中书事寄友人
寄李群玉
寄李频
寄张徯
郡中书事寄默然上人
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
寄灵一律师
寄永乐长官殷尧藩
寄国子杨巨源祭酒
寄鄠县尉李廓少府
寄紫阁隐者
寄酬卢侍御
寄主客张郎中
寄陆浑县尉李景先
寄杜师义
寄杨茂卿校书
寄王度居士
别杭州
寄贾岛
欲别
惜别
别胡逸
别李馀
别贾岛
送王嗣之典仪城
送张齐物主簿赴内乡(一作送张主簿赴山)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
送马戴下第客游
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
送僧游边(一作送无可)
送贾岛及钟浑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送敬法师归福州
送僧栖真归杭州天竺寺
送元绪上人游商山
送李传秀才归宣州
送李秀才赴举
送雍陶及第归觐
送韦瑶校书赴越
送陆畅侍御归扬州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送源中丞赴新罗
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送杜观罢举东游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送卢二弟茂才罢举游洛谒新相
送僧贞实归杭州天竺
送盛秀才赴举
送陟遐上人游天台
送僧默然
送潘传秀才归宣州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送杜立归蜀
送友人游蜀
送任尊师归蜀觐亲
送朱庆馀越州归觐
送朱庆馀及第后归越
送王求
送饶州张使君
送张宗原
送李馀及第归蜀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送别友人(一作别友人山居)
送林使君赴邵州
送崔郎中赴常州
送王龟处士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
送洛阳张员外
送无可上人游越(一作送无可住越州)
送文著上人游越
送河中杨少府宴崔驸马宅
送费骧
送孙山人
送崔之仁(一作别刘得仁)
送王澹
送李植侍御
送殷尧藩侍御游山南
送王建秘书往渭南庄
送右司薛员外赴处州
送进士田卓入华山
送萧正字往蔡州贺裴相淮西平
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
送喻凫校书归毗陵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送家兄赴任昭义
送宋慎言
送僧
送无可上人游边
送郑尚书赴兴元
送田使君赴蔡州
送丁端公赴河阴
送崔中丞赴郑州
送殷尧藩侍御赴同州
送徐员外赴河中从事
送裴中丞赴华州
送邢郎中赴太原
送杨尚书赴东川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送雍陶游蜀
送顾非熊下第归越
送裴宰君
送贾谟赴共城营田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送徐州韦仅行军
送裴大夫赴亳州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送李起居赴池州
送李侍御过夏州(一作送李廓侍郎)
送杨尚书祭西岳
送狄尚书镇太原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诗句
从来味不同
香洁将何比
餐称石瓯中
熟宜茶鼎里
封题寄病翁
采摘和芳露
种菊十馀丛
萧萧一亩宫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