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辟除暑热;免受暑热。《墨子·公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猪》:“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荷花》:“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2.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汉书·元后传》:“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唐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茅盾《昙》:“你是小胖子,所以怕热,仍旧要到普陀去避暑的罢?”3.避免中暑。周瘦鹃《拈花集·蔷薇开殿春风》:“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藏身】。《礼记·礼运》:“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唐杜甫《北邻》诗:“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但这一面的房屋,他们再也不肯轻易让出去,这是曾家最后的藏身之处。”典
【去处】。唐岑参《题虢州西楼》诗:“愁来无去处,秪在郡西楼。”《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张员外见三五次叫他不来,猜道:‘必是别有去处。’”巴金《死去的太阳》十二:“在痛苦的思索中两个人只是不停地走,没有一定的去处。”2.场所;地方。唐李白《少年行》:“兰蕙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西游记》第三三回:“师父,此间是甚么去处?”周海婴《重回上海忆童年》:“这在无意之中,使我……模模糊糊地知道上海除了高楼大厦之外,还有这么一些去处。”离别与相处。宋曾巩《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约日皆会,饮酒赋诗,以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