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於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清王韬《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
【决意】“决意”。1.决计;拿定主意。《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我心决意吞併赵氏,再有苦諫的,定行斩首。”清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準噶尔自光显寺之败,决意请和。”丁玲《韦护》第一章:“于是他迟疑了一会,便决意留下了。”2.决定的意向;拿定的主张。唐唐彦谦《汉嗣》诗:“汉嗣安危繫数君,高皇决意势难分。”夏衍《秋瑾传》第三幕第一场:“伯荪的消息传来之后,我早已有了决意了。”3.犹绝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
【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遂以绵上之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