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白帝郊释义


【苍】〔古文〕《唐韻》七岡切《正韻》千剛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又《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又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又《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又《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又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又《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

【苍白】1.白而略微发青;灰白色。唐柳宗元《寄韦珩》诗:“邇来气少筋骨露,苍白瀄汩盈颠毛。”《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原来华忠是个胖子,只因半百之年,经了这场大病,脸面消瘦,鬚髮苍白。”萧红《初冬》:“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2.形容没有旺盛的生命力。萧红《过夜》:“我踏着过道里搬了家馀留下来的碎纸的声音,同时在空屋里我听到了自己苍白的叹息。”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读书太少,写作的内容必然苍白,贫血,教条化,有形体而无生命,像小乡镇上卖艺人所演的木偶戏。”3.浅青色和白色。《尔雅·释畜》

【帝郊】国的郊野。《楚辞·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2.泛指京城。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收缆辞帝郊,扬棹发皇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