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正韻》知切,音馳。《玉篇》踟躕,行不進也。《詩·邶風》搔首踟躕。又《集韻》或作踶。《禮·三年問》蹢焉,踟躕焉。《釋文》踟亦作踶。
【蹰】《字彙》俗躕字。
【延伫】亦作“延竚”。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王逸注:“延,长也;佇,立貌。”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清曹寅《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晋陶潜《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宋叶适《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清吴伟业《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