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鸟相应答释义


【虫】《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音卉。《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古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种。《說文

【鸟】《唐韻》都了切《集韻》《韻會》丁了切,音蔦。《說文》長尾禽總名也。《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又《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又星名。

【相应】1.互相呼应;应和。《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陈书·高祖纪上》:“军志有之,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宋苏轼《石钟山记》:“﹝大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清纳兰性德《雨后》诗:“蝉嘶柳陌多相应,燕踏琴弦别作声。”刘大白《丁宁》诗一:“我心里同时起了一声声的回声,和你那郑重丁宁,一声声地相应。”2.相符合。《墨子·号令》:“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輒止之,以闻大将。”《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终日力

【答】〔古文〕畣畗《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音溚。《篇海》竹也。又當也,報也,合也。《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註》答布,麤厚之布也。答者,厚重之貌。又水名。《水經注》婁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又答祿,複姓。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