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酬徐正字夤
上一卷
下一卷
已免蹉跎负岁华,敢辞霜鬓雪呈花。名从两榜考升第,官自三台追起家。匹马有期归辇毂,故山无计恋桑麻。莫言蓬阁从容久,披处终知金在砂。
黄滔
酬徐正字夤
酬徐正字夤原文
已免蹉跎负岁华,敢辞霜鬓雪呈花。名从两榜考升第,官自三台追起家。匹马有期归辇毂,故山无计恋桑麻。莫言蓬阁从容久,披处终知金在砂。
酬徐正字夤注释
【不可同年而语】【可同日而语”。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孝文帝者,不可同年而语矣。”清魏源《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比权量力】、较量权势和力量的大小。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史记·游侠列传》:“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於当世,不同日而论矣。”清王韬《变法中》:“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汉
【度长絜大】谓比量长短大小。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当汉氏云亡,天下鼎峙。论王道则曹逆而刘顺,语国祚则魏促而吴长。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深谋远虑】谓计划周密,考虑深远。汉贾谊《过秦论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辞殷而奉周,背楚而归汉,深谋远虑,即良平无以加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不怕朱延年很聪明又很调皮,遇到深谋远虑、老练圆滑的徐总经理却总感到局促不安。”亦作“深图远筭”、“深猷远计”。《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图远筭,固将有以焉尔。”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云集响应】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汉
【瓮牖绳枢】瓮口作窗户,用绳子缚着门枢。指房屋简陋,家境贫穷。《富尔敦发明轮船弹词》:“富尔敦,初不过,瓮牖绳枢窶人子,到后来,轰轰烈烈一世惊。”亦作“瓮牖桑枢”。桑枢,以桑枝为门轴。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可便望兰堂画阁,剗地着我瓮牖桑枢。”汉
【金城千里】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险固可靠。汉贾谊《过秦论上》:“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桓宽《盐铁论·险固》:“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唐王勃《上刘右相书》:“虽復舳艫沸海,旌旗触天,铁山四面,金城千里,亦不能为敌人计矣。”
【不测之渊】1.深渊。《战国策·魏策三》:“今有人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2.以喻危险之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漢
【因利乘便】凭借有利的形势或条件。汉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徐彦伯《登长城赋》:“当其席卷之初,攻必胜,战必克,因利乘便,追亡逐北。”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五章:“突厥文字借用胡书,回纥曾借用突厥文字,因利乘便,有何不可。”
【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人。《史记·田单列传》:“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三道俱进,果衝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餘。”亦作“追亡逐遁”、“追奔逐北”。《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三国志·蜀志·李恢传》:“於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追奔逐北,扫地无遗。”鲁迅《<华盖集>后记》:“又好像楚霸王……追奔逐北的时候,他并不说什么。”
【亡矢遗镞】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若其军士不战,城门不闭,敌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取之者,则寧波之与上海也。”
【囊括四海】;包罗天下。《文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李善注引张晏曰:“括,结囊也。言能苞含天下也。”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赵振《说败》:“满人之入关以领有中夏也,自以为臣奴亿兆,囊括四海矣。”
酬徐正字夤赏析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当作帝都的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合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的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黄滔
简介
简介暂无
黄滔
的其它诗歌
赠友人
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辄成一章
奉和文尧对庭前千叶石榴
奉和翁文尧戏寄
闰八月
马嵬二首
别后
严陵钓台
去扇
启帐
卷帘
花
和陈先辈陪陆舍人春日游曲江
马嵬
灵均
寄宋明府
寓题
经慈州感谢郎中
夏州道中
九日
木芙蓉三首
和同年赵先辈观文
出京别同年
游南寓题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寓江州李使君
司马长卿
归思
辇下书事
入关言怀
过长江
题灵峰僧院
芳草
寄题崔校书郊舍
秋思
辇下寓题
投刑部裴郎中
成名后呈同年
鄜畤李相公
投翰长赵侍郎
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
壶公山(古老相传古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出关言怀
广州试越台怀古
襄州试白云归帝乡
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宁二年)
明月照高楼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和吴学士对春雪献韦令公次韵
题宣一僧正院
壬癸岁书情
河南府试秋夕闻新雁
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寄献梓橦山侯侍御(时常拾遗谏诤)
塞上
辄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
奉酬翁文尧员外神泉之游见寄嘉什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五十六字
奉酬翁文尧员外驻南台见寄之什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以质奖私
奉和翁文尧十九员外中谢日蒙恩赐金紫之什
送翁员外承赞
遇罗员外衮
寄同年封舍人渭(时得来书)
乌石村(即林希刘故居)
寄同年卢员外
塞上
故山
钟陵故人
酬杨学士
寄同年李侍郎龟正
催妆
寓题
伤蒋校书德山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贻宋评事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
贺清源仆射新命
赠旌德吕明府
寄南海黄尚书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游东林寺
寓题
题陈山人居
宿李少府园林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断酒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
湘中赠张逸人
江州夜宴献陈员外
赠郑明府
送僧
赠宿松杨明府
延福里居,和林宽、何绍馀酬寄
喜陈先辈及第(峤)
绛州郑尚书
客舍秋晚夜怀故山
江行遇王侍御
寄罗郎中隐
辞相府(时蒙堂帖追赴阙)
酬徐正字夤
寄陈侍御
御试二首
寄同年崔学士
酬俞钧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
新野道中
旅怀
放榜日
寄蒋先辈(在苏州)
长安书事
旅怀寄友人
寄越从事林嵩侍御
雁
出京别崔学士
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寄罗浮山道者二首
别友人
旅怀
闺怨
关中言怀
寄怀南北故人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
塞下
送二友游湘中
商山赠隐者
送林宽下第东归
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
伤翁外甥
寄少常卢同年
晚春关中
送翁拾遗
逢友人
寄湘中郑明府
贫居冬杪
贻张蠙
题王侍御宅内亭子
题道成上人院
游山
题郑山人居
秋晚山居
书事
题山居逸人
赠明州霍员外
题友人山斋
寄敷水卢校书
关中言怀
题友人山居
冬暮山舍喜标上人见访
旅怀
下第
过商山
和友人酬寄
送友人游边
上刑部卢员外
寄友人山居
寄李校书游简寂观
寄从兄璞
赠怀光上人
忆庐山旧游
别友人
陈侍御新居
游东林寺
下第出京
送友人边游
退居
寄林宽
寄陈磻隐居
送陈樵下第东归
题东林寺元祐上人院
寄边上从事
贻李山人
入关旅次言怀
秋辞江南
送陈明府归衡阳
书怀
贻林铎
寄汉上友人
敷水卢校书
书崔少府居(一作赠李补阙)
送李山人往湘中
上李补阙
寄郑县李侍御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闺怨
书怀寄友人
秋夕贫居
寄徐正字夤
落花
寄友人
贾客
长安书事
送僧归北岩寺
酬徐正字夤诗句
已免蹉跎负岁华
敢辞霜鬓雪呈花
名从两榜考升第
官自三台追起家
匹马有期归辇毂
故山无计恋桑麻
莫言蓬阁从容久
披处终知金在砂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