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手奋袖娑娑释义


【垂手】垂。《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唐韩愈《泷吏》诗:“瀧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常以之表示恭敬。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叉手横仗》:“今胥吏之承官长,舆儓之侍主人,每见必軃袖垂手,以示敬畏。”《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鲍文卿﹞立着垂手回了几句话,退到廊下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我不觉立定了脚,抬头往门里一看。只见有四五个家人打扮的,在那里垂手站班。”2.表示容易。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独携琴剑入长安,垂手功名自不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

【奋袖】“奋褎”。挥动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绪激动。《汉书·杨恽传》:“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颜师古注:“褎,古衣袖字。”北周王褒《高句丽》诗:“倾盃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婆娑。”《明史·赵贞吉传》:“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清王晫《今世说·容止》:“兴至,蒲博争道,独酌引满,呼小僮挝鼓奏伎,奋褎激昂,大噱不止。”汉

【娑娑】飘动、轻扬貌。《后汉书·张衡传》:“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珮之参参。”北周王褒《高句丽》诗:“倾杯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娑娑。”《梁书·文学传下·刘杳》:“杳尝於约坐语及宗庙牺樽,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画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復此器,则不依古。’”2.从容自得貌。清龚自珍《书金伶》:“时则必有一人,敝衣冠,面目不可喜,而清丑如图画者,视之如古铜古玉,娑娑然权奇杂厕於其间以为常。”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