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台上坐鸣弦释义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阳台】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臺之下。’”后遂以“阳臺”指男女欢会之所。南唐严续姬《赠别》诗:“风柳摇摇无定枝,阳臺云雨梦中归。”宋曾觌《菩萨蛮》词:“阳臺云易散,往事寻思懒。”明梁辰鱼《浣纱记·演舞》:“青簇簇花笼蝉鬢,软迷离似阳臺一片云。”2.即王屋山。唐李商隐《寄永道士》诗:“共上云山独下迟,阳臺白道细如丝。”朱鹤龄注:“《真誥

【上坐】亦作“上座”。1.受尊敬的席位。《史记·孝武本纪》:“及五年脩封,则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汉书·高帝纪上》:“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詘。”颜师古注:“上坐,尊处也。”唐韩愈《送穷文》:“主人於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洪深《申屠氏》第二本:“方蛟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老舍《四世同堂》四八:“祁老人的必定让客人坐上座,祁老人的一会儿一让茶,祁老人的谦恭与繁琐,都使富善先生满意。”2.佛教语。一寺之长,“三纲”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担任。南朝梁

【鸣弦】“鸣絃”。1.《论语·阳货》:“子在武城,闻弦歌之声。”原谓子游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李贤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宋曾巩《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晋陶潜《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