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章扫浮靡释义


【辞章】1.诗文的总称。《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贺﹞七岁能辞章。”宋叶适《栎斋藏书记》:“若夫言语之縟为辞章,千名百体,不胜浮矣,韩欧虽挈之於古,然而益趋於文也。”清刘大櫆《徐崑山文序》:“余性喜为辞章,崑山亦舍是无以为好。”2.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漢

【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又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又《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 本作埽。又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浮靡】绮靡。《南史·江总传》:“总性宽和温裕,尤工五言七言,溺于浮靡。”《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赞》:“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清唐甄《潜书·劝学》:“草木必有根,舍是而为文学,必流于浮靡。”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一节:“他(葛洪)不满当时的清谈、浮靡等风气。”2.浪费。《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帝﹞徧諭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