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面少膏沃释义


【皴】《唐韻》《集韻》《韻會》七倫切,音逡。《說文》皮細起也。《玉篇》皵也。《梁書·武帝紀》執筆觸寒,手爲皴裂。又繪法。《湯垕書鑒》曹弗興善畫,作人物衣紋皴縐。又董元畫山石,作麻皮皴。又《字義總略》楊朴詩:數个湖皴徹骨乾。陸放翁筆記謂:不知皴爲何物。湖卽詩狼跋其胡之胡,獸項下縣肉也。胡皴乃牛項下垂皮,言其味薄也。又《蘇軾·龍眼詩》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註》皴皮,指荔枝。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膏沃】。《水浒传》第一○五回:“但宛州山水盘紆,丘原膏沃,地称陆海。”清严如熤《平定教匪总论》:“川中膏沃,易以存活。”许杰《惨雾》:“我们的村舍的后面,从前都是一片膏沃的土地。”2.指肥沃之地。明李东阳《岳州府新筑永济堤记》:“甚者变槎居为市集,化弃地为膏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