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国相颉颃释义


【代】《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岱。更也,替也。《書·臯陶謨》天工人其代之。《莊子·逍遙遊》許由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又世也。《家語》古之王者,易代攺號,取法五行。又不還曰代。又國名。趙之先有代國。《前漢·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關。《應劭曰》古代國。又州名。漢代郡屬幽州,魏攺爲州。又姓。周代舉,明代賢。又《方書》脈有代。《史記·倉公傳》齊侍御史成病頭痛。脈法曰:代則絡脈有過,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王叔和曰:來數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代。又叶徒帝切,音地。

【国相】1.古时辅政的大臣。《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鬭,况国相乎!”2.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史记·晋世家》:“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3.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宋陆游《蜡弹省札》:“大者为王……其国并置国相一员,委本国选择保奏,当降真命。”4.指侯国的长官。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国相》:“扬州南徐州诸州但有令长,自南豫州以下始有国相。”

【颉颃】。1.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頡之頏之。”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頡頏兮共翱翔。”唐许浑《孤雁》诗:“昔年双頡頏,池上靄春暉。”潘飞声《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2.引申为雀跃貌。《骈体文钞》卷二二引《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迁荡阴令,吏民頡頏,随送如云。”3.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潘(潘岳)、夏(夏侯湛)连辉,頡頏名辈。”宋岳珂《桯史·姑苏二异人》:“﹝獃道僧﹞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何(何簔衣)頡頏。”清刘大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