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门庭远释义


【道德】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唐韩愈《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2.老子《道德经》的省称。南朝宋鲍照《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

【门庭】门的空阔的地方。《易·节》:“不出门庭,凶。”《周礼·天官·阍人》:“掌埽门庭。”郑玄注:“门庭,门相当之地。”朱德《上白云山》诗:“珠江两岸琼楼现,净扫门庭迓国宾。”2.家门;门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我只是打死这贱婢罢!羞辱门庭,要你怎的!”清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老子千辛万苦,为的要光大门庭,兴家立业。”3.门径;方法。《朱子语类》卷九六:“‘六经浩渺,乍难尽晓。且见得路逕后,各自立得一箇门庭。’问:‘如何是门庭?’曰: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