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宿火煨红软释义


【地炉】亦作“地鑪”。1.《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清黄遵宪《东沟行》:“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絶飞伏蛟恐。”2.就地挖砌的火炉。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军中无事但欢娱,暖屋绣帘红地炉。”宋周密《齐东野语·李泌钱若水事相类》:“若水如期往,见一老僧与希夷拥地炉坐。”清黄景仁《初四复雪》诗:“知君浑舍有同赏,榾柮煴火围地炉。”赵树理《新食堂里忆故人》:“饭厅里摆着两列方桌,每张桌周围有四条板登;中间留着相当宽的路,烧着两个地炉。”3.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预先留下的火种。《百喻经·水火喻》:“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盥盛水,置於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復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唐郑綮《老僧》诗:“日照四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陷炉灰。”《歧路灯》第五二回:“﹝谭绍闻﹞一直起来,剔了灯内灯草,拨开炉中宿火,坐在一条凳上,寻思梦中情景。”

【煨】《唐韻》烏灰切《集韻》《韻會》烏回切《正韻》烏恢切,音隈。《說文》盆中火。《玉篇》盆中火爊也。《六書故》火中熱物。《廣韻》煻煨火。《集韻》煻火曰煨。《戰國策》犯白刃蹈煨炭。又人名。《後漢·獻帝紀》中郞將段煨。又《集韻》紆勿切,音鬱。畜火也。

【软】俗輭字。詳後輭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