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三伏后释义


【等闲】“等閒”。1.寻常;平常。唐贾岛《古意》诗:“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閒,谁是知音目。”元邓玉宾《粉蝶儿》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閒间世无人到。”《好逑传》第一回:“他人虽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铁一般,十分执拗,又有几分膂力,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毛泽东《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轻易;随便。唐白居易《新昌新居》诗:“等閒栽树木,随分占风烟。”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