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苟不时释义


【堤防】堤。《孙子·行军》:“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后汉书·循吏传·王景》:“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脩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脩堤防,以安百姓。”宋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惟是时民力凋弊,堤防未完,北流汗漫,失於陂障。”赵朴初《刮地风·咏风暴》词之一:“堤防冲溃,碉楼打碎。”2.提防。《西游记》第四十回:“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岭,须要仔细堤防,恐一时又有邪物来侵我也。”《红楼梦》第六一回:“寳玉便瞅着他们不堤防,自己进去拿了些个什么出来。”隄防:1.拦水的堤坝。《礼记·月令》:“﹝孟秋之

【苟】〔古文〕《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后切,音垢。《說文》草也。又誠也。《魯語》夫苟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又且也。《晏子·雜上篇》行廉不爲苟得,道義不爲苟合。又但也。《揚子·法言》非苟知之。又《韓詩外傳》指緣謬辭謂之苟。又磯名。《水經注》苟磯,亦曰南陽磯。又姓。《廣韻》漢有苟參。《急就篇》苟貞夫。《註》苟,草名也。所居饒之,因以爲氏。又《集韻》居侯切,音鉤。苟吻,草名。又《類篇》果羽切。《唐韻古音》讀矩。《蔡邕·述行賦》登高斯賦,義有取兮。則善戒惡,豈云苟兮。翩翩獨征,無疇與兮。

【不时】时;不合时。《左传·襄公十八年》:“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后汉书·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於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李贤注:“不时谓不合於时也。”唐罗隐《谗书·风雨对》:“风雨雪霜,天地之权也,山川藪泽,鬼神之所伏也。故风雨不时,则岁有饥饉,雪霜不时,则人有疾病。”宋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三:“步之西有异木,人莫能名。相传数百岁,荣落不时。”2.随时;临时。汉晁错《论贵粟疏》:“﹝农夫﹞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