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鼓声鞠场边释义


【冬冬鼓】街鼓的俗称。唐时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新唐书·马周传》:“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之,俗曰‘鼕鼕鼓’。”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太宗时,命张公洎製坊名,列牌於楼上。按唐马周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北都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漢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鞠场】“鞠塲”。古代蹴鞠场地。为平坦大广场,三面矮墙,一面为殿、亭、楼、台,可作看台。《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引唐李绰《尚书故实·李抱贞》:“抱贞曰:‘但言择日鞠场焚身。’”《旧唐书·郑从谠传》:“初论安率师入关,至阴地,以数百卒擅归,从讜集诸部校斩之於鞠场。”《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召从臣击球於鞠场。”《金史·礼志八》:“重五於鞠塲,中元於内殿,重九於都城外。”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