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前九井皆湮没释义


【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又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又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又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又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又幽壑曰洞。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又洞庭,湖名。又山名,在長沙。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音動。義同。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音同。洪洞,縣名。又

【九井】九口井。北周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谿。”倪璠注引《括地志》:“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2.山名。在安徽省当涂县南。《明一统志·安徽太平府》:“九井山在太平府城南一十里。山有九井,世传晋桓温所凿。《元和志》:‘殷仲文九月九日,尝从温登九井赋诗。’”汉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湮没】见“湮没”。亦作“湮没”。1.灭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首恶湮没,闇昧昭晢。”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始为恶者皆湮灭。”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其人困於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2.埋没。《后汉书·蔡邕传》:“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唐殷尧藩《端午日》诗:“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但没有人请他作自传赚钱,所以姓氏也就湮没了。”3.淹没。《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永寿元年,霖雨大水,三辅以东莫不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