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岁去衔杯懒释义


【东堂】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唐王维《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金蔡珪《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刘毅家在京口,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3.指晋宫的正殿。晋武帝时郤詵于东堂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唐王建《送薛曼应举》诗:“子去东堂上,

【岁】〔古文〕亗《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衔杯】亦作“衔盃”。亦作“衔桮”。口含酒杯。多指饮酒。晋刘伶《酒德颂》:“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唐李白《广陵赠别》诗:“繫马垂杨下,衔盃大道间。”唐司空图《重阳阻雨》诗:“重阳阻雨独衔桮,移得家山菊未开。”明徐渭《仲兄墓志铭》:“素忘分,日与兄衔杯。”郁达夫《晨发名古屋》诗之二:“一曲《阳关》人隔世,衔杯无语看山明。”见“衔杯”。亦作“啣盃”。衔杯。谓饮酒。清曹寅《送亮生南还兼寄些山先生》诗:“风廊微照两啣杯,能待城闉簇骑回。”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则自顾其业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