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越常悬思释义


【东越】1.古族名。古代越人的一支。相传为越王勾践的后裔。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一带。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汉,旋被其部属所杀。部分族人被迫迁入江淮地区。参阅《史记·东越列传》。2.指闽东或浙东地区。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子陵闭关於东越,仲蔚杜门於西秦。”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輶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悬思】。北周庾信《故周大将军赵公墓铭》:“月中桂树,切问能训。石上木生,悬思即悟。”2.挂念,想念。五代齐己《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诗:“东越常悬思,山门在永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别后悬思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