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蓦劄断释义


【短长】短与长;矮与高。《管子·明法解》:“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恨与之谁短长。”宋陆游《平水》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亦指丈量物之长度。唐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长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2.长久与短暂。《左传·文公十三年》:“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杨伯峻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邾文公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

【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說文》上馬也。又超越也。今俗猶言驀越驀忽。《李賀詩》煙底驀波乗一葉。又《集韻》莫駕切,音禡。登也。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