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贵名公释义


【发迹】“发跡”。亦作“发蹟”。1.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汉扬雄《解嘲》:“公孙创业於金马,驃骑发跡於祁连。”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2.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啟,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唐刘知几《史通·序传》:“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

【贵名】显贵的声名。《荀子·儒效》:“则贵名白而天下愿也。”杨倞注:“贵名,谓儒名可贵。白,明显。”《韩诗外传》卷四:“文王欲立贵道,欲白贵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国,而不可以独,故举是人而用之。”宋袁燮《上中书陈舍人》诗之二:“贵名岂不欲,名盛復难居;所以古君子,谨终如厥初。”元虞集《跋<王赞善遗事>后》:“观其受命於世祖者,诚非徒加贵名以为具臣也哉。”2.以名为贵。《管子·枢言》:“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汉徐干《中论·考伪》:“仲尼之所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唐陆龟蒙《渔具诗

【公】〔古文〕《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