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筐亭午际释义


【放】〔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疏》放逐。《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疏》據我釋之,則云放。又《禮·曲禮》毋放飯。《註》去手餘飯於器中。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註》放,縱也。又《論語》隱居放言。《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又《孟子》如追放豚。《趙岐註》放逸之豕。又《博雅》妄也。《玉篇》散也。《增韻》肆也,捨也。《正韻》廢也。又《廣韻》分兩切《集韻》

【筐】《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音匡。《說文》飯器。《篇海》盛物竹器也。《詩·周南》不盈傾筐。《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又《小雅》承筐是將。《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註》似筐,故曰戴筐。又牀名。《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註》司馬云:筐牀,安牀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牀也。又地名。《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 《集韻》作。

【亭午】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宋苏轼《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清龚自珍《尊隐》:“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曇而雨,亭午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