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山顶却下驰释义


【飞】〔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又桑飛,鷦鷯別名。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又借

【出山】1.晋谢安神识沉敏,少有重名,高卧东山,屡辟不出。及桓温请为司马,始出仕治事,终为朝廷重臣。见《晋书·谢安传》。后以“出山”比喻出仕或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种事情。宋陈与义《出山道中》诗:“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文毅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老残游记》第四回:“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将来如要出山,再为奉恳。”巴金《灭亡》:“然而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觉得他有非常之才,不出山济世,未免可惜,也曾劝他出来做一点事。”2.谓在深山修行后

【顶】《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說文》顚也。《廣韻》頂,頭上。《揚子·方言》顚頂,上也。《易·大過》過涉滅頂。 籀作。或作顁。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驰】〔古文〕《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正韻》陳知切,音池。《玉篇》走奔也。《廣韻》馳騖也,疾驅也。《左傳·莊十年》公將馳之。又《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馳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又姓。《姓苑》明馳九垓,仁壽縣舉人。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走也。又叶徒臥切,音隋。《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又叶尺里切,音恥。《劉向·九歎》周流覽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馳。徵九神於回極兮,建虹采以招指。又叶直詈切,音滯。《蔡邕·彈棊賦》於是列象,彫華逞麗。豐腹斂邊,中隱四企。輕利調博,易使騁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