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星】1.流星。《汉书·天文志》:“﹝阳朔﹞四年闰月庚午,飞星大如缶,出西南,入斗下。”唐杜甫《中宵》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元萨都剌《坐清风楼》诗:“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2.指运气;命运。《西游补》第一回:“行者道:‘……今日只是我的飞星好,不该受念咒之苦。’”3.形容快速。《西游记》第三三回:“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英烈传》第十三回:“朱兵火箭、火炮,飞星放去,便烧起来。”
【冉冉】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吕向注:“冉冉,渐渐也。”三国魏吴质《答魏太子笺》:“日月冉冉,岁不我与。”宋张孝祥《忆秦娥》词:“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明何景明《短歌行》:“冉冉秋序,肃肃霜露,蓄我旨酒,召我亲故。”2.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晋葛洪《神仙传·栾巴》:“﹝巴﹞即平坐却入壁中去,冉冉如云气之状,须臾失巴所在。”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郁达夫《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