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头戴雪山雪释义


【分明】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寳。’”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戴】〔古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又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音。《說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隂凝爲雪。《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詩·邶風》雨雪其雱。又《廣韻》除也。《韻會》洗也。《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又《廣韻》拭也。《家語》以黍雪桃。《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節名。見《後漢·律曆志》。又山名。《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又陽春白雪,古

【雪山】1.积雪的山。北周庾信《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藏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唐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三:“美人四向迴明璫,雪山冰谷晞太阳。”周赤萍《在昆仑山中》:“太阳也露了脸,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雪山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