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莽突长枪释义


【伏莽】·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清黄宗羲《阎公神道碑铭》:“伏莽一发,必不可支。”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典

【突】〔古文〕《廣韻》《韻會》陀骨切《集韻》他骨切,音葖。《揚子·方言》江湘謂卒相見曰突。一曰出貌。《詩·齊風》突而弁兮。又觸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府朝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突璵璠。又穿也。《左傳·襄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伐,宵突城。《註》突,穿也。又禿也。《荀子·非相篇》孫叔敖突禿長左。《註》謂短髮可凌突人者。又《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疏》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又名突也。又惡馬曰突。《前漢·法志》以鞿而御駻突。《註》突,惡馬。又竈突。《前漢·霍光傳》其竈直突。《

【长枪】鎗”。1.长杆上安铁枪头的旧式兵器。《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阵所实用者,莫鎗若也。《武经》载凡七种,今所用者六种,大同小异。一曰长鎗,则竹木兼用,最长,可以远札。”2.泛指步枪类武器。1.见“长枪”。2.即长腰米。唐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长鎗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参见“长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