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之以尽言释义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尽言】竭尽其言。《易·繫辞上》:“书不尽言。”孔颖达疏:“书所以记言,言有烦碎,或楚夏不同,有言无字,虽欲书録,不可尽竭於其言,故云书不尽言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2.犹直言。谓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国语·周语下》:“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唐李翱《论事于宰相书》:“承阁下厚知,受奬擢者不少;能受阁下德而献尽言者未必多人。”《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徐信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总是一般,何分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