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1.分封田邑。《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孔颖达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2.割取土地;割让土地。《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最之事,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最也。”汉贾谊《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3.犹割据。《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4.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唐元稹《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
【求和】1.战败或处境不利的一方,向对方请求停止作战,恢复和平。《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史记·赵王勾践世家》“行成於吴”唐司马贞索隐:“求和於吴也。”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靖请倾府库,赂以求和,潜军邀其归路。帝从其言,胡兵遂退。”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高起潜凑近他的耳朵咕哝说:‘我看皇上满心急着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个向敌求和的名儿,尤其怕外廷议论。’”2.打球或下棋等竞赛的一方估计不能取胜,设法造成平局。如:这盘棋他眼看无取胜可能,只得兑车求和。
【国】〔古文〕囗囶圀《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
【危】〔古文〕《唐韻》魚爲切《集韻》《韻會》虞爲切,僞平聲。《說文》在高而懼也。从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从卪。《玉篇》不安貌。《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又《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註》危,欲毁害之也。又屋棟上也。《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疏》踐履屋棟高危處。又《韻會》宿名。三星。《左傳·襄二十八年註》武之宿,虛危之星。又《書·禹貢》三危旣宅。《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漢典考證:〔升自東榮,中屋危。〕 謹照禮記原文,危上增履字。 考證:〔升自東榮,中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