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注脚】”。亦作“注脚”。1.解释字句的文字。唐于义方《黑心符》:“《黑心符》微伤大雅,要自伤弓惊饵之言,留之为《颜氏》下一注脚。”宋朱熹《答吕子约书》:“所论甚善,末后注脚尤好。”清叶廷琯《鸥陂渔话·王郇公封国年月》:“得此考证,不特可补史文之闕,并足为《图经续记》注脚也。”2.泛指解释、说明。秦牧《长街灯语·我们需要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所具有的巨大的吸引力,可以从这一段话中找到注脚。”解释字句的文字。宋陆九渊《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註脚。”清颜星《重刊<颜氏家训>小引》:“悚敬操持,不徒作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