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然】高耸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的尔殊形。”吕向注:“屹然,高貌。”明方孝孺《见山堂记》:“四望诸山,翼然临乎前,屹然蔽乎后。”2.稳固挺立貌。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宋陈亮《又祭吕东莱文》:“羣贤凋谢,屹然山峙。”明唐顺之《复勘蓟镇边务首疏》:“举军尽练得精鋭,士争抵掌,人贾餘勇,一旦遇虏,必不退慑,屹然足为北门倚重。”老舍《四世同堂》四八:“这样的一家人是否受得住日本人的暴力的扫荡,而屹然不动呢?”汉
【砥柱】亦作“砥砫”。1.山名。又称厎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砥柱,在巫山下。”李善注:“砥柱,山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明何景明《渡河》诗:“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峨。”清金农《东冈望砥柱山》诗:“砥柱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宋陈
【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又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颓波】1.向下流的水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若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明徐阶《送司封仲芎杨子赴留都》诗:“頽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清王士禛《分甘馀话》卷下:“余不识许中丞,即此一事,真頽波中砥柱也。”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唐李白《上留田》诗:“高风缅邈,頽波激清。”宋陈亮《<高士传>序》:“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可以为高矣。”高旭《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岂真词笔挽頽波?侠骨行看渐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