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罨画衫缠腕出释义


【罨】《廣韻》《正韻》於檢切《集韻》《韻會》衣檢切,音奄。《說文》罕也。《玉篇》以罔魚也。《左思·蜀都賦》罨翡翠。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音姶。罔也。又《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又溪名。長興有罨畫溪。又《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淹入聲。義同。

【衫】《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杉。《篇海》小襦也。一曰單襦。《釋名》衫,芟也,衫末無袖端也。《束皙·近游賦》脅汗衫以當。又衣之通稱。《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 《集韻》通作襂。

【缠】《廣韻》直連切《集韻》《韻會》澄延切,音廛。《說文》繞也。《玉篇》約也。《廣韻》束也。《詩·唐風·綢繆束薪傳》綢繆,纏綿也。又姓。《廣韻》漢有纏子著書。又《廣韻》特碾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碾切,廛去聲。義同。 《集韻》或作繵。《類篇》或省作緾。《五經文字》纏,俗作纏。纏原字从。

【腕】《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貫切,音惋。《說文》本作掔。手掔也。《揚雄曰》掔,握也。《玉篇》手腕也。《釋名》腕,宛也。言可宛屈也。《戰國策》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嵆康·琴賦》發和顏,攘皓腕。又與捥同。《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索隱捥,古腕字。漢典考證:〔又與肘同。《禮·三年問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註》肘或爲腕。〕 謹按袂之長短二句係深衣篇文,肘或爲腕乃言兩本之輁,非謂腕與肘同也。肘爲臂節腕爲手後節,音義均不同。謹將又與肘同改爲又與捥同。禮三年問以下十八字改爲: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

【出】《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