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将才子释义


【公子】1.古代称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亦泛称诸侯之子。《仪礼·丧服》:“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郑玄注:“公子,君之庶子也。”《礼记·服问》:“传曰,有从轻从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孔颖达疏:“公子谓诸侯之妾子也。”《礼记·玉藻》:“公子曰臣孽。”郑玄注:“适而传世曰世子,餘则但称公子而已。”《诗·豳风·七月》:“殆及公子同归。”孔颖达疏:“诸侯之子称公子。”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2.诸侯之女亦称公子。《公羊传·庄公元年》:“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将才】亦作“将材”。见“将纔”。亦作“将材”。将帅之才。亦指有此才具的人。明李贽《续藏书·勋封名臣》:“余所见俞大猷、戚继光,所闻有周尚文、郭琥,皆具将材。”《老残游记》第七回:“因为我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天下将来一定有大乱,所以极力留心将才,谈兵的朋友颇多。”亦作“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