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低昂蹈舞频释义


【冠剑】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剑”指官职或官吏。南朝梁江淹《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辞冠剑,弋钓畎壑。”宋司马光《楚宫行》:“满朝冠剑东方明,宫门未启君朝醒。”

【低昂】降。《楚辞·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驂连蜷以骄驁。”宋苏轼《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宝山》诗:“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郭沫若《凤凰涅槃》诗:“啊啊!哀哀的凤凰!凤起舞,低昂!凤唱歌,悲壮!”2.高低,高下。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恰纔二将争雄在战场,都一般的神机妙策没低昂。”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作者处此,但能布置得宜,安顿极妥,便是千幸万幸之事,尚能计其词品之低昂,文情之工拙乎?”章炳麟《文学说例》:“若夫华质之分,贞滥之辨,斯于散句,故无低昂。”3.指争高下。明宋濂《龙渊义塾记》:“毋

【蹈】〔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踐也。《博雅》履也。《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註》高蹈,猶遠行也。又與悼同。《詩·小雅》上帝甚蹈。《傳》動也。《箋》蹈讀曰悼。《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舞】〔古文〕《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又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又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又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又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