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咽群籁释义


【灌注】流泻;浇灌。汉班固《西都赋》:“源泉灌注,陂池交属。”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其焚之自息也。”宋叶适《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公开渠港五百餘里,漕輓通流,灌注一郡。”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如田畴之水,务与禾苗相称,所需几何则灌注几何。”2.引申指思想、知识等的输入。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他是把仁道的新精神灌注在旧形式里面去了。”叶圣陶《倪焕之》二八:“勉强灌注的知识并不真切,须要自身体验得来的才真切。”3.指思想、精神等集中。郭沫

【咽】《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者氣。《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集韻》或作胭。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音淵。《集韻》本作,引《詩》鼗鼓。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又《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亦書作鼘。《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味其聲,可以知

【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籁】《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說文》籥三孔也。大者謂之笙,中者謂之籟,小者謂之箹。《爾雅註》簫,一名籟。《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註》籟,簫也。又凡孔竅機括皆曰籟。《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衆竅是已。又叶力制切《宋玉·高唐賦》緣葉紫裏,丹莖白蔕。纖條悲鳴,聲似竽籟。《註》蔕,丁計切。籟,力制切。漢典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謹照原文摐改摐。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謹照原文摐改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