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要须归第一释义


【国色】1.旧指姿容极美的女子。赞其容貌冠绝一国,故云。《公羊传·僖公十年》:“驪姬者,国色也。”何休注:“其颜色一国之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清秋瑾《白莲》诗:“国色由来夸素面,佳人原不藉浓粧。”2.美丽的花,多指牡丹。唐罗隐《牡丹》诗:“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之二:“不御铅华知国色,祇裁云缕想仙装。”清姚鼐《和袁香亭看牡丹》诗:“兴极捲幃看国色,病餘拥毳作僧

【要须】;需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寧,要须良臣以镇边境。”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宋李纲《又与张相公书》:“昨日得报,止遣水军屯蘄阳,要须九江有兵与之相照应,乃为得策。”2.必定;总会。唐雍陶《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宋苏辙《病后》诗:“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清顾炎武《祖豫州闻鸡》诗:“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第一】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宋苏轼《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诗:“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説剑俱第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杜子春﹞急鬆鬆跟着老者径到西廊下第一间房内,开了壁橱,取出银子。”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常以正月、二月预收乾牛羊矢,煎乳第一好:草既灰汁,柴又喜焦;乾粪火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