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嗤韩渥赋香奁释义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嗤】《廣韻》赤之切《集韻》《韻會》充之切,音蚩。《玉篇》笑貌。《後漢·樊宏傳》時人嗤之。 《廣韻》俗作。《字彙》譌省作嗤,附九畫,非,今攺正。

【韩】《唐韻》《集韻》胡安切《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說文》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幹聲。又國名。《詩·大雅·韓奕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左傳·桓三年》韓萬御戎。《韻會》曲沃桓公之子萬,食邑于韓,後分晉爲國。又三韓,國名,辰韓,弁韓,馬韓也。見《後漢·東夷傳》。又《廣韻》姓也。《韻會》秦滅韓,以國爲氏。又叶胡千切,音焉。《孫楚·白起贊》神機電斷,氣齊卒然,南折勁楚,走魏禽韓。 《說文》本作。《集韻》亦作榦幹。漢典考證:〔又三韓,國名,辰韓,示韓,馬韓也。見《後漢·光武紀》。〕

【渥】《唐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握。《說文》霑也。《詩·小雅》旣優旣渥。又厚漬也。《詩·邶風》赫如渥赭。《正義》言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也。又水名。《水經注》易水東逕容城縣故城南,又東渥水註之。又《廣輿記》贛州龍陽縣三江水,乃桃水,渥水,廉水之會。又《集韻》烏谷切,音屋。水聲。又《集韻》《韻會》於切,謳去聲。與漚同。久漬也。

【香奁】匳”。1.杂置香料的匣子。《周书·艺术传·姚僧垣》:“灵上唯置香奩,每日设清水而已。”唐薛能《送浙东王大夫》诗:“香匳扃凤詔,朱篆动龙坑。”2.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猗歟彤管,丽矣香奩。”南唐李煜《挽辞》:“玉笥犹残药,香匳已染尘。”宋贺铸《琴调相思引》词:“赖白玉香匳供粉泽。”清陈维崧《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3.借指闺阁。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至吴融、韩渥香奩脂粉,杜荀鹤、李山甫委巷丛谈,否道斯极,唐亦以亡矣。”明高瑞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