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聒梧桐释义


【寒蝉】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谓蜺也。”孔颖达疏引郭璞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李善注:“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2.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后汉书·党锢

【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活切,音括。《說文》本作。讙語也。《廣韻》聲擾也。《書·盤庚》今汝聒聒。《傳》聒聒,無知貌。鄭云:難告貌。正義曰:多言亂人之意。《左傳·襄二十六年》聒而與之語。《註》聒,讙也。《抱朴子·廣譬卷》春蛙長譁,而醜音見患於聒耳。又《韻補》叶紀劣切,音厥。《郭璞·江賦》陽鳥爰翔,于以月。千類萬聲,自相喧聒。

【梧桐】。落叶乔木。种子可食。亦可榨油,供制皂或润滑油用。木质轻而韧,可制家具及乐器。古代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孔颖达疏:“梧桐可以为琴瑟。”《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唐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须知澹泊听,声在无声中。”明范受益王錂《寻亲记·局骗》:“馁腹欲餐胡地雪,梧桐巢破凤凰分。”2.鸟名。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梧桐》:“京师十月以后,则有梧桐鸟等。梧桐者,长六七寸,灰身黑翅,黄嘴短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