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三年两调兵释义


【行道】1.道路。《诗·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兑矣。”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行道连文,行亦道也。”2.指路人。宋苏轼《表忠观碑》:“今钱氏功德,殆过於融,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奬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垦荒》:“近日俄人费万万帑金以修西伯利亚之铁路,阴谋诡计行道皆知。”3.实践自己的主张或所学。《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史记·韩昭侯世家》:“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然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调兵】。宋梅尧臣《送晁质夫太守知深州》诗:“地凉宜牧马,塞近惯调兵。”1.调遣军队。《史记·吴王濞列传》:“上方与鼂错调兵笇军食,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宋陆游《尚书王公墓志铭》:“方是时,疆埸未靖,调兵遣戍,用度日窘。”茅盾《子夜》十:“他慌忙辩白道:‘不错,不错;那也是有的。--可是省里正在调兵围剿,镇上不会再出乱子。’”2.泛指调动人力。老舍《四世同堂》二十:“军人和女友想跑出去。金三爷怕他们出去调兵,喝了声:‘别动!’”